- 图书介绍
- 读者评价
《李鸿章》(全三册)是著名作家张鸿福“近代名臣系列”历史小说之一,与《林则徐》(全二册)《左宗棠》(全二册)《袁世凯》(全三册)共同构成全过程的近代史,客观、生动、真实的反映苦难深重的中国近代的耻辱与光荣,压迫与反抗,成功与失败,迷茫与探索,警示现代,启迪未来。 《李鸿章》第一册《平步青云》主要讲述李鸿章为保卫上海,千里运兵赴沪;在上海三战三捷,出任江苏巡抚;创办近代军工企业,以洋枪洋炮装备淮军,收复江苏失地,封肃毅伯、太子少保。 后因曾国藩剿捻无功,李鸿章代师平定捻军,晋升协办大学士。由此,淮军崛起。 李鸿章通过镇压内乱而平步青云,勇于任事、不惧困苦、不畏人言、坚持己见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。用人不究细故,只重其长,不重其德,使他帐下很快聚集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和通达实用人才,但这也埋下了文官多贪墨之辈、武将多怕死之徒的隐患。 《李鸿章》第二册《洋务巨擘》讲述李鸿章出任天下督抚之首--直隶总督二十五年,长期影响着大清的军事、外交和洋务。他痛感大清积弱不振,得出“富强相因”“必先富而后能强”的认识,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“求富”。 他千方百计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,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,缩短了与列强的差距。在经历了日本侵台、沙俄强占伊犁、法国进攻越南等战事后,他深感海洋武备的重要,以敏锐的目光,强烈的责任感创办了大清第一支近代化海军--北洋舰队。 这一时期,李鸿章堪称晚清洋务运动的巨擘,他的见识走在了时代的前列。 可在朝堂上,他依然要与顽固派争斗,又要与疑心重重、善耍手腕的慈禧周旋,才能克服重重阻力推进洋务大业。 可以说,没有李鸿章,就没有晚清的近代化。 《李鸿章》第三册《帝国烽烟》讲述历经三十年的洋务运动,大清国力、军力大增,拥有了号称东亚第一的北洋舰队。可甲午战争爆发,北洋舰队全军覆没,大清与日本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。 列强完全认清了大清的不可救药,侵吞中国的野心疯长。 随后李鸿章出使俄国,为制衡日本签订中俄密约,并游历欧美、开阔眼界。长期的民教相仇、华洋积怨,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。 八国联军进京,李鸿章为国家计,谋求东南互保。两宫仓惶西逃,推出李鸿章收拾残局,签下丧权辱国的《辛丑条约》,忧愤而死。 这一时期,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明显降低,帝党与后党的斗争进入白热化,国家力量更加分散,国策不定,带来了灾难性后果。李鸿章深深感叹,像中国这样的大国,没有一个可做砥柱的中枢来领导,自强难求,保国也难。 长江文艺出版社评价:本书是迄今为止写李鸿章最好的小说,与二月河的《雍正皇帝》、熊召政的《张居正》、孙皓晖的《大秦帝国》、唐浩明的《曾国藩》并称为“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五大名作”。 有声小说《李鸿章》,敬请订阅收听!
总体评价
您的评分: 分
共有 0 条评论